這幾天民主紀念館(中正紀念堂)很紅,
整理了一些比較適合解說的資料(還是有點雜)給大家參考看看
我個人覺得改成民主廣場是蠻好聽的,而且早可以改晚可以改為何到最近才改
改不改我沒太大意見,不要造成對立跟衝突就好
況且如果民主廣場這名字並不是用真正民主的方式來改名的話
那這名字取的似乎就有點??

解說重點
※建館沿革、基本資料
※建築特色及象徵(堂館、牌樓、兩廳院)
※現今用途(觀光、生活、慶典、藝文及文化活動)、生活化的解說如兩廳院門票多少錢等
※風水說及其他有趣的事(改名、拆字及圍牆事件)
  每日開放時均有三軍儀隊守護,而每小時整點的儀隊交接,亦為重要景點之一。
  中正紀念堂改名民主紀念館/瞻仰大道改名民主大道/大中至正改名民主廣場
※堂館的蔣介石生平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補充資料

中正紀念堂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區,地址為中山南路21號[1],1980年完工啟用,為臺北市著名地標之一,曾是一座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文教建築物。2007年5月19日正式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。

蔣中正於1975年4月5日逝世後,中華民國行政院於當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,並聘請俞國華、林金生、蔣彥士、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。籌建小組成立後,即對外徵件,競圖建築師包含李祖原、宗邁等知名建築師事務所,但現代化的建築構想都未被採用,後由蔣夫人宋美齡青睞的圓山大飯店的設計者楊卓成中選。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破土、1977年11月動工,1980年3月31日完工,並於4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,1980年4月5日起對外開放參觀。行政院於1980年3月1日成立「中正紀念堂管理籌備處」,7月1日正式成立「中正紀念堂管理處」,隸屬台北市政府。迨至1986年改隸中華民國教育部,並更名為「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」,且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。

中正紀念堂建堂基地總面積二十五萬平方公尺,紀念堂主體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,堂內的蔣公銅像高六點三公尺、基座三點五公尺,總重二十一點二五公噸。外側臨人行道的牆面,每隔四點五公尺分崁中國式燈籠窗,共有四十八種不同的花格與形狀、兩百四十六個窗。

中正紀念堂設計時,即隱含豐富的象徵語彙。外表以藍、白2色為主,象徵中華民國國徽中的『青天白日』(加上遍地紅花),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,象徵蔣中正的『中正』,坐東面西,遙望大陸。仿效北京天壇的流璃瓦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,而隱藏其中的人形象徵天人合一。堂館屋頂上翹,上面還有小鳥裝飾,李乾朗說,這是清代的宮殿建築特色之一,中正紀念堂也可能是全台僅存面積最大的仿清代宮廷式建築。紀念堂正面共有花崗石84階、大廳階梯5階,合計89階,表示蔣介石享年89歲。台階中間為中華民國國徽圖案的『御路』,在中國傳統建築上,只用於宮殿或廟堂。堂館外圍三面樓梯的「三出」設計,與象徵「四出」的天子相近,顯示尊貴。專家認為,中正紀念堂可能是全台最大面積的仿清代宮殿式建築。

牌樓
 
大中至正門,是一個牌樓式的建築,其後方左側建築為國家音樂廳牌樓正面「大中至正」面對中山南路及國家圖書館(前身為國立中央圖書館),高30公尺,是台北市區內最大的牌樓。

該牌坊規制是「五間六柱十一樓」規格,與古代帝王陵寢前「神路」建築的牌樓相同,是中國傳統中的最高等級,氣勢磅礡。每逢國家慶典,牌樓前都會擺設數十幅大型中華民國國旗。李乾朗說,這是仿明十三陵的牌樓設計,目前大陸也只有永樂皇帝的陵墓前,有類似的牌樓,在台灣則是唯一僅見,尤其藍白的色調,也有特殊象徵。只是材質非石製,而是鋼筋水泥。牌樓看不到象徵「帝王」的龍鳳匾幅,但強調立國精神的「梅花」,是建築設計上獨特之處。李乾朗指出,堂館內部的天花板為木製,柱子使用水泥材質,純屬裝飾,不是很講究。

牌樓上的「大中至正」四字為歐陽詢體,由秦孝儀指定,出處是王陽明的傳習錄:「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。」由於未落款,官方也從未說明出處,二十多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,甚至有人猜測是蔣中正墨寶,直到2007年12月3日,書法家楊家麟為阻四字拆除命運而出面承認。[10]「大中至正」的牌匾將於2007年12月6日上午被教育部的人員拆去。


兩廳院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的中正紀念堂園區之內,分別為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,屬於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,是台灣最重要的藝文表演機構之一。左側的國家戲劇院與右側的音樂廳興建於民國七十三年,民國七十六年完成。屋頂使用象徵「帝王」的金黃色,也有「左尊右卑」的尊卑之分。

國家戲劇院位於中正紀念堂右側,為戲劇、舞蹈等表演活動的場地,經常舉辦大型的表演活動,包括京劇、戲劇、兒童節目等等,觀眾席有四層樓,可容納觀眾座位有1526人。三樓有一個規模雖小卻設備完善的實驗劇場,是劇場界傑出人才出展身手的好地方。

建築造型

戲劇院的造型為中國風格,屋頂類似北京紫禁城太和殿造型,擁有臺灣罕見之五脊廡殿頂(重檐),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,門廳內有高達四層樓高的水晶吊燈。演出場地內部的隔音設備具國際水準,所有天花板、地板、及牆壁都經過精心設計及測量,以展現最完美的隔音效果。

國家音樂廳位於中正紀念堂左側,是國內最具水準的音樂展演空間,經常舉辦室內樂,交響樂等大型的音樂活動,觀眾席共有四層,可容納2074名觀眾。國家音樂聽中的管風琴號稱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。音樂廳地下層的小型演奏廳,則提供較小型的演奏,如獨奏、室內樂、示範演出或講座等之用。地下層並設有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,為長廊式覽場地,辦理文化藝術相關之展覽活動。

建築造型

音樂廳的屋頂仿紫禁城保和殿(天安門廣場),尊位較太和殿略低,但與戲劇院相同為中國傳統建築外觀,深具傳統色彩,擁有九脊歇山式屋頂(重檐歇頂)、黃屋瓦、雕飾及紅柱迴廊等皆展現出中華文化深厚的根基,門廳內有高達三層樓高的水晶吊燈。


圍牆

中國各朝代建築依「禮制」興建,圍牆應與建築視為一體,是活動領域的一部分,此外,中正紀念堂的遮掩圍牆較少見,只有皇家才有。由於外界對於中正紀念堂是具紀念性或權威性看法不一,胡寶林認為,中正紀念堂形式傳統,建築很宮殿、活動很現代,早已達到「親民」的標準,建物興建純粹屬「紀念」意象。另外中正紀念堂的圍牆,採用的是中國特有的庭園建築花窗,儘管不是台灣僅有,不過四周有20多種樣式,加上長廊式建築,也具有獨特的藝術文化價值。

廣場供民眾休憩外,也成為群眾運動的集會地點,解嚴之後,許多學運或民運都在此廣場舉辦集會遊行,較著名的有野百合學運及倒扁活動等。

延伸閱讀:蔣介石生平、傳統建築、廡山頂、歇山頂

相隔卅年 楊家麟重寫大中至正 
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1/4123714.shtml
夏鑄九:為破壞而指定古蹟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1205/2/pdmv.html

參考資料:
 
http://tw.news.ya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326/5/c2e3.html
中正紀念堂  http://www.cksmh.gov.tw/cks/eduweb-utf8/tw/index.php?menu_ID=1&page_ID=a-2
維基百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★跟著柚子去旅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